横店,作为无数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,也承载了他们一段段奋斗的岁月。每天,都有新的面孔挤入这座充满机会却也充满挑战的小城。大学刚毕业的学子们,怀揣着梦想,行李箱里塞满了对未来的希望;而更多的是那些在家乡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,听说这里的工钱好过工厂,便坐上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,决心在这个人声鼎沸的地方搏一搏。
无数的微信群里,每天都充斥着招工信息,抢工作成了横店群演日常的生存法则。无论你是熬夜守着手机,还是定时设置闹钟,第一时间的回应才是争取机会的关键。几秒钟内,屏幕上就会刷满一条条“1”字消息,速度慢一点,今天的饭钱就没了。而群演,特别是女性演员,对外貌、身高、气质都有着更高的要求。横店,早已是美女如云的地方,随处可见光鲜亮丽的面容。而男性群演的要求则相对宽松,只要是活生生的人,基本上都能适应场景,成为任何角色的填充。
展开剩余73%在这片充满竞争的领域里,“潜规则”似乎无处不在,许多人通过关系网,找到了比普通人更快捷的通道。与其靠运气等机会,认识群头或副导演的人能够提前获得工作信息,这无疑使得那些依赖屏幕刷信息的群演处于了劣势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横店,剧组里的群演数量逐年增加,已经有14万人在随时等待机会。
然而,群演的日常并没有那么光鲜。虽然工钱有了些许上涨,从最初的8小时120块,涨到现在的10小时135块,但扣除时间成本和日常开销,实际收入却越来越少。便宜的盒饭、狭小的宿舍、为节省开支每个人都在精打细算,逐渐成为了横店生存的常态。日复一日的疲惫生活,大家都成了低调的节能专家:香烟按根算,奶茶只在发薪日犒劳自己,日常的粉底液、化妆品等也是选便宜的。
尽管如此,群演的终极目标依然是被镜头捕捉到,哪怕是短短一秒钟的画面。很多群演在剧组的拍摄中,或许是穿着统一服装,走个过场,成为镜头前的一个像素点,瞬间闪过,消失无踪。然而,拍完这一场戏,随着导演一声“卡”,他们又会重新恢复成疲惫的个体,等待下一个指令。渐渐地,一部分群演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在做无意义的重复劳动,看到看不到前进的希望时,他们便选择放弃。
一些人回到家乡,选择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;有的人则将自己攒下的几千块钱用于重新寻找新的出路,加入外卖行业或是做其他工作。对横店而言,每天都有旧的群演离开,也总有新的群演涌入。但也有人在这里选择了“升级”之路,从原本只能站在场景中的背景板,逐渐转型为可以摔打、表演的小戏份,获得了更多的机会。
这些群演中,也有不愿屈服于低待遇的例子。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,找到更合适的“生存”位置。那个脸上带疤的小伙子,便是通过摔打马背等极限动作,展现出“战损妆”,为自己争取了更多镜头。还有一些人选择了不再出现在镜头前,而是成为剧组背后的“导演”,通过手机组织、指挥他人,成了真正的“掌权者”。
对于横店来说,它不仅仅是一个制造梦想的工厂,也是在无数年轻人身上磨砺出求生的智慧和生存法则的地方。这里没有什么“一夜成名”的传奇,只有残酷的现实:你必须更早起床、更长时间坚持、或者更快速地行动。夜深了,横店的喧嚣暂时沉寂,迎接新一轮的梦想与挑战。
发布于:福建省股票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