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地名里带“岭”字和“塘”字确实特别多,这跟长沙的地理特点密不可分——它地处湘江盆地,丘陵起伏、河湖遍布,过去遍地是水塘,山岭更是连绵不绝。
老百姓取名时很自然地把这些地形特征融进了地名里,既是方便记认,也承载了历史生活的记忆。
下面分别说说这两类地名的来龙去脉。
🌊 带“岭”字的地名
长沙的“岭”字地名更丰富,目前可查的超过40处之多。这些地方原本多是城郊山丘,随着城区扩张逐渐融入市内,名字则记录了地形、人物或传说。
- 金盆岭:位于天心区,因山势盘曲如盆得名。明末已是军事要地,太平天国时期在此激战;旧有金盆寺,后建火葬场,如今成为南城交通枢纽。
- 银盆岭:岳麓区湘江畔山岭,清代湘军营棚驻地,原名“营棚岭”,后雅化为“银盆岭”,与金盆岭南北呼应。1972年修路后发展为工业区。
展开剩余80%- 袁家岭:芙蓉区核心商圈,因袁姓家族坟山得名。1931年城市规划时被定为市中心起点,如今立交桥周边聚集了友谊商店、阿波罗商城等地标。
- 识字岭:原为浏阳门外荒山“石子岭”,1918年因设私塾雅化得名。1930年杨开慧同志在此就义,曾为刑场;解放后成市中心,现为繁华街区。
- 阿弥岭:雨花区东侧山丘,本名“峨嵋岭”,明代演变为“阿弥岭”。康熙年间清军在此与吴三桂叛军交战,“文革”时一度改名“唯物岭”。
其他如张公岭(传为南宋张栻梅坞旧址)、马坡岭(疑为五代楚王马殷疑冢)、留芳岭(原名“牛坊岭”,雅化后成宾馆名)等,也都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印记。
据《长沙城内外峻岭多》明确提到,收集到了40个地名为岭的街巷,并列出了具体名称:燕子岭、银盆岭、狮子岭、阿弥岭、豹子岭、张公岭、识字岭、熙台岭、留芳岭、赤岗岭、螃蟹岭、黄土岭、麻园岭、金盆岭、猫公岭、长岭、梅花岭、赤岭路、树木岭、马坡岭、陡岭、蕉溪岭、鹿芝岭、白沙岭、袁家岭、窑岭、伍家岭、红石岭、黄土岭二、罐子岭、汤家岭、杜家岭、仙姑岭、神仙岭、观沙岭、南托岭、黄泥岭、封刀岭、镖子岭、金牛岭、高塘岭。
⛰️ 带“塘”字的地名
据统计,长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“塘”字地名至少有16处以上。这些地名大多因自然水塘形成,后来随着城市扩张,许多塘被填埋了,但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。
- 清水塘:原指八一路旁一口清澈见底的水塘,1921年成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,也是毛泽东同志与杨开慧烈士居住过的地方。尽管塘在1986年重建前曾淤塞,但名字一直流传,如今更因革命历史而闻名。
- 圭塘:本名“龟塘”,古老水利工程,最早可追溯至东汉,因传说有神龟出没得名。五代时扩建为大型水利工程,灌溉良田万顷;清康熙年间淤塞严重,废塘为田,改名“圭塘”,如今成了雨花区的母亲河。
- 侯家塘:位于雨花区芙蓉路与劳动路交汇处,因旧时东南角有侯姓家族的水塘而得名。1949年前是刑场,和平解放后逐渐发展为繁华商圈。
- 仰天湖(塘):原在东瓜山一带,因湖底形似锅底、久旱不涸而得名。1955年在此发掘出战国楚墓竹简,轰动考古界,如今湖已填平,仅存街名。
- 东塘:曾是长沙城南著名水塘,位于今神禹大厦附近。上世纪80年代因城市开发被填埋,但作为商业中心的名字保留至今。
其他如晏家塘(塑料制品街)、牛角塘(韶山路旧址)、陈家湖(伍家岭北)等,也都因家族或地貌特征得名,虽塘已消失,地名却成了城市记忆的活化石。
据《长沙湖塘历史变迁》提供了长沙湖塘历史变迁的详细资料,列举了清水塘、天鹅湖、仰天湖、圭塘、老龙潭、晏家塘、侯家塘、扫把塘、泉塘、尚双塘、南塘、红色渔场等16处带"塘"字的地名。
💫 为什么这么多“岭”与“塘”?
- 地理决定命名:长沙自古水网密布,挖塘蓄水是农业命脉;同时湘江东岸丘陵绵延,城内就有山岭余脉。以“岭”“塘”取名直观反映环境特征。
- 历史变迁的见证:许多岭、塘随城市发展消失,但地名留存下来,成了“没有实体的地标”。比如填平的东塘、仰天湖,名字仍在指引方位。
- 雅化与传说加持:像“营棚岭”变“银盆岭”、“石子岭”变“识字岭”,既有语言美化,也寄托百姓对祥瑞的期许;而圭(龟)塘、马坡岭等更融入了神话与历史叙事。
如今穿行长沙,这些地名就像一部刻在街巷里的“密码本”,无声讲述着2000多年来人与山水共生的故事。
发布于:湖南省股票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